创造奇迹!这颗塞上“明珠”,世界瞩目→

  来源:网络  2024-07-01   阅读: 1884

人们常说,了解一座城

要从它的美食开始

这座城的美食

简单、纯粹,没有过多修饰

却让人回味无穷

如神木八大碗般朴实

似陕北全羊宴般鲜美

“我们的菜,就像我们的人

简单、直接、热情。”

简单一句话

道出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

人们的性格

他们是横山老腰鼓中的欢快与激情

是羊肉泡馍里的豪爽和大气

是信天游中高亢的热情

是黄土高原上的勤劳与朴实

你猜对了吗?

这,就是榆林

如今,他们正用

红黄黑白绿

描绘着绿色发展的新榆林

6月29日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

《金牌新字号》电视纪实节目

走进陕西榆林

一同感受这座城市的

绿色生机和创新活力


金牌看点一:

黄土地种出“金饭碗”!真香!

“再上100单!”

“三二一,上链接!”

“今天下单,明天一早就能发货。”

在榆林米脂县,什么这么热火朝天?

“十里桃花艳,百里米脂香”。米脂县因“沃壤宜粟,米汁淅之如脂”得名,是全国唯一以谷物命名的县,素有“小米之乡”的美誉。如今,充满智慧的榆林人,赋予米脂小米更多的产品创新,用一粒米带动一条链,让小米“闯出”大产业。

小米饼干、小米锅巴、小米粽子、小米咖啡、小米面包、小米面膜等近百种具有创新元素的新时代衍生品,借助乡村电商的东风送到了千家万户,甚至远销海外,实现了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。非遗传统美食黄馍馍,也搭上了直播电商快车,令其“一馍难求”。

如今的榆林,已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9家,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、产值达7.5亿元,用榆林人的话说,米脂的小米不仅滋养了榆林人,也在以其独有的价值回报榆林。

早在4000年前就诞生于此的米脂小米,怎么也不会想到,如今成了百姓手里的“金饭碗”,助力当地6000多人脱贫致富,实现产业增收400余万元。生态好了!粮食满了!钱包鼓了!农民生活变得越过越好了,一幅“村美民富产业兴”的壮美画卷在榆林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。

金牌看点二:

“煤”力无穷!给你点“颜色”看看!

化妆、补妆、定妆,是很多爱美人士的必备技能,但你知道吗?不仅人化妆需要定妆喷雾,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,也需要“定妆喷雾”。颜色鲜艳、与肌肤亲密接触的口红,也与煤有着密切关系。

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,煤通常是“取暖”“发电”的代名词,但其实,煤还是个不折不扣的“超级魔法师”,它所变幻出的产品和原料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。用煤制作出的费托蜡,具有良好的增稠、润滑、抗水性和表面处理性能,用于化妆品、涂料、橡胶、制鞋、食品、医疗等多个行业。

在榆林,矿山也可以充满“智慧”,每小时可以装载5400吨煤,不仅实现了自动配煤、自动装车、自动压实等技术,还能给煤上“定妆喷雾”。

从智能矿山的建设,到精细化工的绚烂布局,榆林正以其独特的智慧,将煤炭从黑变白,智能化、数字化的黑科技,让智慧煤矿如虎添翼,真正实现五彩斑斓的黑。

金牌看点三:

沙地变绿洲!有一种绿,叫“榆林绿”!

从沙地“驼城”,到塞上“明珠”。如今的榆林,无边无际的生态林葱郁勃发,不禁让人想起一代代治沙人“勇战沙场”的豪迈背影。在这些治沙英雄中,不得不提到一位杰出代表,他就是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治沙英雄,也被网友亲切称为“沙漠大叔”的石光银老人。

1967年,石光银响应国家号召,放弃稳定工作,毅然投身毛乌素沙漠的治沙行列,为筹措树苗款,石光银把家里养的几十只羊和骡子都卖掉,在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下,一干就是40多年,硬是带着乡亲们,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,用5300万株(丛)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百余里“绿色长城”。

石光银曾说:“治沙已经成为我一生唯一要干的事业。只要我一天不死,我就要植一天的树,我的儿孙也要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。” 

为守好爷爷石光银的治沙成效,石光银的孙子石健阳,从林学专业毕业后便返乡成为第三代治沙人,将学到的集约治沙、林区规划、树种更新、水源地保护等科学治沙理念落实到治沙一线。

今年是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通过的第30周年,恰逢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纪念日,当地数千名志愿者自发参与义务植树,为我国“三北”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添砖加瓦。节目中,总台主持人刘仲萌和嘉宾郭涛也参与进来,为榆林种下一棵“希望之树”。

从“吃土”的荒漠之地,到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殊荣,榆林以不屈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,在治沙的疆场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,蜕变成了一座生机盎然的宜居之城。今日的榆林,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6%,林木保存面积达到了2360万亩,被固定或半固定流沙860万亩,相当于近4000个上海浦东机场,让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,也让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“拴牢”流沙的省份,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治沙奇迹

如今的榆林,犹如一颗镶嵌在陕北大地的璀璨明珠,绿色的光芒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治沙的辉煌成就,勾勒出榆林迈向高端化、绿色化、集约化之路的大美蓝图。

塞上“明珠”,多娇榆林

曾经

这里是黄沙翻涌的“九边重镇”

如今

这里是草木葱葱的“塞上小江南”

从“沙漠之城”到“生态粮仓”

榆林人

用双手种出“金饭碗”

用坚守架起生态防线

这座镶嵌在中国北方大地上的瑰宝

正以“煤”力无穷的气势

书写“碳”寻绿色发展的华章

多彩榆林

值得你来探索!

《金牌新字号》榆林之行

圆满结束!

让我们一起期待

下一个宝藏城市!

相关文章